2024年,储能产业洗牌加剧,低价内卷仍未见底。2024年一二线梯队企业储能出货业绩同比翻番,对比之下部分跨界及产业链相关企业已退出或出现流动性危机,多个扩产项目延期或取消,IPO终止、退市/破产数见不鲜。低价内卷从国内延伸至海外,从电芯/集成延伸至辅材/投资/运维环节,融资环境恶化、客户要求趋严、友商低价内卷均使得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被压缩。
2024年,全球储能市场多点开花,出海成必然选项。除传统中、美、欧、澳等市场,新兴市场需求正快速起量。大储市场,亚(印度/菲律宾/乌兹别克斯坦/阿联酋/沙特)、非(埃及/南非)、拉(加拿大/智利)等地GWh级大型光储项目需求涌现。全球化布局不仅是应对低价内卷的有效策略,也是面对当下市场增长不确定性的必然选择。
回顾过去的2024年,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(GGII)曾在2023年底发布《GGII: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的十大趋势》,时隔一年回头看,部分观点在2025年依然适用。

资料来源: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(GGII),2025年1月
GGII通过产业梳理和行业调研,结合宏观趋势与企业数据,预测2025年新型储能市场的十大趋势:
预测一:2025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超250GWh,欧洲市场将引领增速,新兴市场中东将成为全球新增储能第四大装机区域
2024年全球表前储能(Front of the Meter,FTM)合计装机量约为165GWh,其中储能装机核心区域中美欧合计占比仍超90%。
中国区域,当前部分省份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,未完成省份中内蒙古、青海、甘肃等地有较大装机空间。预计2025年国内源网侧装机超110GWh,内蒙古/山东/江苏/新疆/甘肃装机领跑;美国区域,Trump上台对新能源产业带来一定影响,但部分延期的储能项目仍将在25年陆续并网,预计25年表前装机超45GWh;
欧洲区域,呈现多点开花局面,政策补贴和新的容量市场给多个区域国家的储能运营带来可观收益,预计25年将是欧洲储能并网大年,增速将超60%。
预计2025年新兴市场中东/加拿大/智利/非洲等地将陆续有GWh订单释放。2025年,继中美欧后,中东将成为新增储能装机第四大区域。
预测二:工商业储能增速50%以上,海外市场将爆发式增长
工商储在国内率先大规模应用,随着国内企业将开发市场转向四川/重庆/湖南/湖北等中部省份,预计2025年中部省份高耗能客户订单陆续释放,带动出货占比提升,同时区域多家高耗能企业联合进行百MWh级集采或成趋势。
相较于中国多数峰谷套利场景,海外工商储应用场景更加多样化。除欧、美、澳工商业储能市场规模较大,其他地区单个市场较小,分布分散,且应用场景多样化,难以标准化,中小企业出海仍有较大机会,预计2025年海外工商储将迎来增速100%以上的增长。
预测三:户储市场回归理性,市场需求平稳增长
户储库存已基本消耗完毕,加之24年下半年集中降价促销,但主要区域市场的需求仍不及预期,2024年全球户用储能装机规模约为14GWh。
当前户用储能一方面面临便携式储能(移动储能,2~5kWh产品)以及阳台光储场景的份额抢占,同时部分地区如澳大利亚由于商业模式的创新,通过部署工商业储能,采用社区共享储能的方式解决居民配储需求,市场边界逐渐模糊。
预计2025年南非、美国、马来西亚等地居民电价持续上涨,户储增长驱动力强,俄乌冲突导致的欧洲能源危机影响已逐渐消除,预计户储市场将回归理性,2025年将平稳增长,增速20%以内,装机规模16~18GWh。
预测四:预计2025年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450GWh,高关税下的窗口期抢装,通过本土产能/技术授权建厂置换资源的出海订单增多
美国对中301关税政策规定2026年起储能电池及系统关税由7.5%提升至25%,而Trump上台可能导致美国清洁能源及储能发展放缓,加强关税壁垒,甚至促使全球范围内关税加码,2025年是最后一年窗口期,预计将带来一波抢装潮。
美国、加拿大、印度、中东等地出台本土产能制造要求/补贴,并通过短名单限制/竞争性谈判采购等限制海外企业进入,参考光伏行业,未来本土集成产能可能会增多。
从电芯环节来看,储能电芯出海客户仍以欧美集成商为主,由于头部集成商工厂布局已呈现出全球化趋势,尽管国内电芯企业在北美当地可能面临高关税、本土产能竞争下的出货逐步放缓,但在其他区域仍可能与其保持合作,并通过技术授权等模式规避区域地缘政治风险。
预测五:光储融合将在多场景下加速应用,微电网场景应用提速,光伏企业协同优势凸显
光伏组件和储能系统经过两年的多轮降价后,其光伏+储能的初期投资成本继续下降,在全球能源市场中作为投资选择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。预计光储融合在海外工商业及微电网场景将加速应用,国内大型工商业光伏配储意愿提升,同时光伏跨界储能企业在电站开发、资源协同优化方面将展现出更大优势。
此外,以光伏组件为主的光伏企业入局储能系统以来,凭借着渠道、品牌及本土化优势等,在全球储能市场取得一定市场地位,预计2025年光伏企业仍将保持竞争优势扩大态势,将帮助光伏组件企业提升公司整体效益,成为公司重要级支撑业务。
预测六:竞争洗牌仍将继续,TOP10卡位赛基本结束,前十企业竞争将加剧
储能产业正经历第一波洗牌期,尽管2024年已有不少储能集成和电池企业相继退出,但供需求失衡仍结构性存在。2024年集成商和储能电池CR10分别为82%和94%,预计2025年集成商集中度环节仍将上升至85%以上。
价格竞争下,长账期、低价格不仅使中小企业现金流困难,集成商/电芯环节由于产业链长、研发投入大、资金占用时间较长,部分TOP10企业也存在坏账、高负债问题,不排除有暴雷风险。
内卷中,储能行业竞争力已发生新的变化,尽管前十玩家基本已确立,但新的市场、新的产品及新的商业模式都将成为企业下一个竞争突破口,预计2025年前十企业竞争加剧,除去头部企业存在一定优势外,二、三梯队企业的市占率仍将存在一定变数。
预测七:0.25元/Wh为储能电芯短期底部价格,2小时系统价格0.5元/Wh
2024年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较2023年间产能利用率有明显提升(40%上升到65%),主要来自于全球储能的需求增长旺盛,但从竞争态势来看,竞争价格仍将持续至2025年。
从成本逻辑看,当前锂电上游主材毛利处于低位,预计2025年原材料价格降幅不超10%,部分原材料价格触底反弹,储能电池价格预计上下浮动不超10%,含税0.25元/Wh将是储能电芯的短期底部价格。
从交流侧系统成本来看,2024年除电芯外主要的降本零部件为消防系统、温控系统和BMS。系统集成成本最低已至0.11元/Wh。预计2025年交流侧系统(0.5C)降价幅度不大,与电芯波动规律一致,波动幅度不超10%。但不排除无序及恶意的低价竞争仍会存在。
预测八:第二代储能电芯314Ah将成为主流,超大容量电芯将小批量应用
314Ah作为第二代储能电芯,无论在能量密度、循环寿命还是产品性价比方面,是第一代储能电芯280Ah的全面升级,2024年314Ah渗透率约为40%,产能占比约为52%。
随着技术进步,未来大容量电芯将实现对280Ah产品的全面替代,扩建314Ah电芯产能是产品和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路径。预计2025年314Ah将主要完成对280Ah电芯的替代,预计渗透率将达到70%。
2024年,储能电池企业纷纷推出超大容量电芯(500Ah+、600Ah+、1000Ah+等),从各个计划量产时间来看,当前已公布量产节点集中在2025年,但考虑到产能爬坡、良率提升、降本及业主观望等因素,预计2025年超大容量电芯只是小批量应用。
预测九:储能系统依靠电芯和PCS升级到其他部件的全面升级
2024年以PCS变化为主的构网型储能大放光彩,在电网设施不足的区域市场里需求明确。此外,在314Ah电芯等加持下,2024年5MWh储能系统也加速渗透,加快成为应用一代的“中流砥柱”。电芯、PCS作为储能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仍将作为产品迭代的主线,预计2025年储能系统产品将逐步从其他零部件升级。
温控方面,1)海外储能设备噪音要求趋严,噪音等级向65dB以下突破;2)冷媒直冷技术具备成本优势,有望在工商业储能领域实现应用突破;消防方面,1)细水雾路线将在西北及东部沿海省份大储市场占比持续提升;2)压缩空气泡沫和液氮等新型消防介质崭露头角;BMS方面,将有新的传感技术和算法升级,提升BMS整体的精度和电池管理策略。
预测十:2025年长时储能应探索发展,液流电池出货将超2GW
2024年液流电池随着混合储能加速应用,全年液流电池招投标超3GW,其中混合储能占比超过71.8%。全钒液流电池+磷酸铁锂电池(LFP)混合储能项目占比近六成,两者结合后,既发挥液流电池长时储能和高功率的特性,又借助磷酸铁锂电池提升整体能量密度,弥补了单一储能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缺陷。
预测2025年液流电池将延续混合储能应用趋势,全年出货超2GW;4小时全钒液流电池系统价格有望降至2元/Wh,极大提升液流电池经济性,为全钒液流电池商业化步伐的加速注入强大动力。